subpage banner

Media Articles

Interview with Finance Minister Heng Swee Keat

08 May 2018

LHZB: HENG SWEE KEAT: MONEY NOT ENOUGH; TIME NOT ENOUGH (8 MAY, SINGAPORE NEWS , PG 5)

【订户专区】专访第四代领导团队

王瑞杰:钱不够用时间不够用

文 /黄慧敏

阁改组上个月底尘埃落定,被视为我国第四代领导层的团队逐步成形。

这个引领新加坡步入下一发展阶段的团队,昨天借国会新会期开幕的总统演说,向国人展示他们的施政愿景。

从第三世界走到第一世界,新加坡下来会怎么发展?挑战和机遇在哪里?

报专访了第四代核心团队中的八名成员,今天起一连六天带领读者走入他们的世界,解读新加坡的未来。首先登场的是团队中最资深的财政部长王瑞杰。

“钱不够用,时间不够用!”被问及近况,财政部长王瑞杰冲口“申诉”。

30多年的公务员和从政生涯里,王瑞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从事与经济贸易相关的工作,对于“钱不够用”的感受格外深刻。

坐镇财政部三年,王瑞杰笑言“所有需要钱的机构都会找上门”。但这也让他对国内政策有更好的掌握,而平衡各方需求则成了必备的技能。

自称是“甘榜男孩”的王瑞杰,小时候住在红山甘榜,从养猪人家到考取警察部队奖学金留学英国,踏上仕途,他的经历可谓新加坡发展史的一个缩影。如今的新加坡享有更多资源,人民教育程度普遍提高,生活环境要比建国初期来得优越,但王瑞杰警告:“新加坡面对的挑战和当年建国时期大不相同,难度却不减当年。”

“我国经济早年以超过10%的增长幅度蓬勃发展,政府收入迅速积累,但因人口年轻,开支没有那么大。如今的情况刚好相反,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。”

销增幅最大两领域:
础建设和医疗

从长远来看,基础建设和医疗将是我国开销增幅最大的两个领域,而后者显然令王瑞杰格外忧心,在约两个小时的专访中,一再触及这个课题。

他指出,新加坡紧绌的财政状况,随着人口老龄化只会更为吃紧,因为开销增长的同时,经济发展及政府收入积累的速度正在减缓。

我国年均医疗开支在2011年至2016年间已翻了一番。到了2030年,年满65岁的人口翻倍时,这笔开销无疑还会飙涨。

尽管卫生部表示会尽力,但要管控开支增长并非易事。王瑞杰说:“人口老龄化,加上科技和医疗技术改进,我们很难预测医疗成本的走向,必须多方探讨各种对策。当然,越久远的事就越难准确预测,所以我们也得确保自己有能力应变。”

为此,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已预告,我国要在2021年至2025年间调高消费税两个百分点。这个政治上的艰难抉择,让王瑞杰一跃登上香港财经杂志《金融亚洲》(FinanceAsia)亚太区杰出财长排行榜第二名。

一旦做 错决定
下一代得承担后果

但国人对税负提高的焦虑可想而知,质疑与批评声四起,也再次掀起动用更多储备金应付开销的讨论。

这番争论预计还会延烧,而王瑞杰的对策就是不断讲解,争取国人支持。他说:“有很多短期方案简单且受欢迎,但可能是错误的。一旦做错了决定,我们很难改过来,得由下一代承担后果。”

财政立场被部分人认为趋于保守的王瑞杰,非常看重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。以大海中的舢板为比喻,他说,要横跨海洋,除了要能翻越眼前的巨浪,也得时刻谨记长远方向。在许多国家,短期的政治利益左右决策,这种无视国家长远发展和代际公平的做法,宛如是要“争着看由谁垫底”。

“反观新加坡,一个毫无天然资源的国家,今年财政预算的最大笔贡献来自储备金净投资回报,我们是何等幸运。”

新加坡能否应对老龄化等未来挑战,一大关键取决于有没有足够资金推行各项计划,因此除了增税,王瑞杰也在思考如何推动经济发展,以及加强我国经济韧性。

作为弹丸小国,新加坡不能守株待兔,必须积极推动经济改组,为国人争取更大的一块饼。政府几年前已开始推动这项工作,虽然至今成效尚不明显,但王瑞杰乐观指出,本地业界已逐渐接受转型的必要,这本身已跨了一大步。

与此同时,王瑞杰也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警觉,不断完善我国财政制度,因为没有人能预测金融风暴几时来袭。

回忆起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,王瑞杰直指“很恐怖”。时任金融管理局局长的他出席了多场央行会议,据他形容,危机爆发初期,所有行长其实都不知如何是好。如今眼看不寻常的超低利率时代即将结束,另一场风暴是否已在酝酿中是他密切留意的走势。

这许多亟待完成的工作,驱使王瑞杰在最新一轮内阁改组宣布前,公开表示乐于留守财政部。如今得偿所愿,他说:“这些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小挑战,是需要我们专注应对的重大课题。”

谈政策不受欢迎

事实是,我们推出的政策,必然有些受大家欢迎,也有一些可能带来阵痛,但到头来,只要人们觉得生活水平整体获得提升,我们就算做对了……不论政策充满甜头,或带点苦头,如果国人能接受这整个配套,我相信新加坡就能继续繁荣昌盛,人民能继续富有起来。

第四代领导团队应彼此合作帮忙

我希望大家能成为彼此的助力,互相帮忙、好好完成工作。不论担任什么职务,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作出贡献,积极参与重大政策讨论是其中之一。此外,很多课题跨越多个领域……跨部门加强合作,效果就会更好。这也是我们成为彼此助力的一个方式。

总理接班人
须获人民信任

不管是谁,这个人必须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信心……如果缺乏这个领导力,大家只会如一盘散沙各做各的,不论多努力,最终都因努力的方向不同,而变得徒劳无功。

http://www.zaobao.com/beltandroad/news/story20180508-856948?xtor=CS2-8

 

LHZB: SHOULD GROOM LEADERS IN ALL SEGMENTS OF OUR SOCIETY (8 MAY, SINGAPORE NEWS, PG 5)

总理人选虽重要 
应讨论培养社会各阶层领袖

下一届总理人选固然重要,但与其过度关注这人是谁,王瑞杰认为人们更应讨论如何培养社会各阶层领袖,以团结国人。

第四代领导团队的多数成员年龄在40多岁,57岁的王瑞杰履历可谓最丰富。除了曾在警察部队、贸工部、金管局和教育部担任过要职,1997年至2000年间,还曾任李光耀的首席私人秘书。

向来说话犀利的李光耀当时是内阁资政。他在公开评价王瑞杰时,坦率地说王瑞杰个子不高,在群众大会上较吃亏,但也称赞王瑞杰是自己合作过的公务员中,“头脑最好的之一”。

顶着多道光环,王瑞杰于2011年以人民行动党候选人身份出现时,很自然就被外界锁定为下届总理人选之一。随着李显龙总理预期的卸任时间逼近,王瑞杰、贸工部长陈振声和教育部长王乙康这三名领跑者的每一个动向,都被大众置于放大镜下。

对于“领跑”地位,王瑞杰不断笑说,是媒体胡乱猜测。他也反复强调第四代领导团队的合作理念,试图淡化“谁能出线”的竞争意味。

国人 对领导层更替
目前关注度有些“过火”

他说,新加坡人关注领导层更替,显示人民珍视政治领导力,这令人鼓舞。可是在他看来,目前的关注度有些“过火”。

尽管当前的总理接班人选不如以往领导层交替时明晰,但王瑞杰指出:“回望50年前的局势、过去50年的进程,以及今日的面貌,是时候新加坡投入一些时间讨论社区领导力。我们要如何让社会有一种使命感,召集各方密切合作,带领新加坡前进?”

不论是会馆、宗教组织或企业,如果每个领域都能培育出一批领袖,带领自己的社群为新加坡的持续发展而努力,新加坡才可能应对未来更严峻的挑战,把握机遇。“这意味领导层结构将变得复杂,但也更深入社区。”

团队须有共同目标
强烈团结意识

“如果大家的共同目标只是相互厮杀,那人们只会把全副精神放在恶性竞争上……比起你我单独奋斗,集体合作可达成的更多。”

虽强调领导团队和社会各阶层同心协作的必要,但王瑞杰也澄清,自己并非认为总理人选不重要,或是在倡议集体领导。不是每个决策都可以通过投票决定,最终还是要由一个人拍板。“我要点出的是,我们每个人得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,为共同目标奋斗……团队须有共同目标和强烈的团结意识,这是我们的期望。”

http://www.zaobao.com/news/singapore/story20180508-856949?xtor=CS2-8

LHZB: GOVERNMENT SHOULD DO A LOT MORE CONSULTATION (8 MAY, SINGAPORE NEWS, PG 5)

政府制定政策须更多征询民意

时代已然不同,政府在制定政策前有必要更多征询民众意见,而只有获得国人支持与信任,政府才可能继续制定好政策。

新加坡在2012年推展新加坡对话会。这种大规模征集国人意见的模式,在领导人常被批以铁腕治国的新加坡,可说是相当新鲜的。这项活动正是由当时刚踏入政坛、任教育部长的王瑞杰负责。

他说:“现在的新加坡人教育程度更高,视野更广,如何进一步加强,让国人学得更多、贡献更多非常重要。我们的制度和处事方式有必要不断演变,如何让国人更多参与,这是我思考已久的问题。”

不是每个决策
都能等待征询民意

当然,不是每个决策都能等待,以金融风暴为例,即便无法掌握完整信息,快速果断地行动还是必要的。“但有些决策我们就可以花一点时间,让更多人参与讨论。首先,这有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,再来人们会有更大的归属感。”

把握好决策过程的快与慢、强硬姿态和柔软身段,政策才能取得最佳平衡,赢得国人的支持,有关措施才有可能发挥最大效果。

推行政策须赢得国人支持

以重组经济为例,王瑞杰指出,最终推行业务转型的是公司高管,当他们意识到其中的必要性,改革才可能启动。同时,公司员工也得认同改革目标,才会全心去落实这些改变。

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国家政策。“如果新加坡人说,他们不喜欢这个那个举措,长远下去,我将无法推行正确的政策。无法赢得人们的信任和信心,没有了那份支持,我们就不可能做正确的事。”

http://www.zaobao.com/news/singapore/story20180508-856950?xtor=CS2-8

LHZB: DEVELOP TALENT TO DRIVE RESEARCH APPLICATION (8 MAY, SINGAPORE NEWS, PG 5)

阶段经济发展策略
培养人才推动科研成果应用

培养一批人才推动科研成果应用,释放新的市场潜能,是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。

把新加坡打造成
亚洲科技与创新企业中心

虽然在最新一轮的改组中没有被“大风吹”,但王瑞杰受委新任务,将接替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,协助总理管理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,通过战略性注资推动科研与经济发展。

王瑞杰自2012年起已是基金会副主席,如今接过主席一职,他重申,会努力把新加坡打造成面向全球的亚洲科技与创新企业中心。

王瑞杰强调,基础科研工作依然重要,政府仍会鼎力支持科研人员,也清楚知道不是所有科研项目都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果或商业化。

不过,王瑞杰透露,有部分本地科研项目已经成熟,准备好进入应用阶段。“要有效应用这些成果,需要的不只是科研能力,而是要能了解市场需求,知道如何利用科技去服务消费者与企业。”

将与更多企 业讨论
本地科研项目发展前景

培养这方面的人才,并与创投公司和私人企业建立伙伴关系,是王瑞杰为基金会定下的工作目标。

他下来几个月会与更多企业讨论,了解本地科研项目能如何协助企业实现发展目标。“这是我们需要栽培的新能力……我们已有了很好的开始,但还要大规模推行,鼓励更多企业踏出这一步。”

http://www.zaobao.com/news/singapore/story20180508-856951?xtor=CS2-8

LHZB: DISCUSS NATIONAL ISSUES IN DEPTH (8 MAY, SINGAPORE NEWS, PG 5)

访侧记

深入浅出谈论国事

没有深奥的治国哲理,没有艰深的学术术语,王瑞杰以最平实的语言畅谈国家治理。除了话题敏感的下一任总理人选,他的答案鲜少是直接简短的,因为他会从全局剖析每个问题的千丝万缕,其中的考量多且杂。

为了掌握好课题,他积极接触各个领域。单是最近曾和他开会讨论的部长,名字已是一大串,这还没算上他计划展开的多场业界咨询活动。访问中他还两度邀请记者,就最新的财政预算案报告提出意见。

前年5月中风的他,康复状况良好,如今工作如常,实为一个奇迹。他也意识到自己非常幸运,可是问他可否想过为了健康而放慢工作脚步,他想也不想地说“没有”。言语间反而对自己病倒缺席工作流露出歉意:“我遗憾的是,那段期间我们原本可以收集更多意见。”

试问,他的时间怎么够用呢?

http://www.zaobao.com/news/singapore/story20180508-856952?xtor=CS2-8